河北新聞網5月25日訊(韓文哲)今晚,作為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的參評劇目之一,由河北省河北梆子劇院演藝有限公司創排的河北梆子現代戲《李保國》在上海城市劇院成功上演,將“時代楷模”精神帶到了現場觀眾的心中,受到熱烈歡迎。
25日河北梆子現代戲《李保國》亮相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相春霞攝
李保國生前是河北農業大學教授,他35年如一日奮戰在扶貧攻堅和科技創新第一線,把畢生精力投入到山區生態建設和科技富民事業中,被譽為“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河北梆子《李保國》取材于李保國教授的生前事跡,講述了李保國扎根太行山35年,讓140萬畝荒山披綠、10萬多農民脫貧、創造28項科研成果、推廣36項實用技術的故事,他用信念、知識、熱血和生命,矗立起一座不朽的豐碑。
25日河北梆子現代戲《李保國》亮相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相春霞攝
“大雪紛飛的半夜,李保國從醫院趕回崗底村救災的途中遭遇交通堵死,當地老百姓發現是李保國之后砸墻讓李保國通過,送別時現場所有車輛亮起紅燈......”為了更完美的舞臺呈現,河北梆子劇院在參演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前對《李保國》進行了加戲復排,該劇總導演黃在敏說道,“目前整部劇更連貫了,一氣呵成,與觀眾的共鳴也更多了,這次參演前我們對劇本進行了加戲復排,加入了“砸墻”這場戲,讓人物更加完整豐富,反映了李保國和老百姓的關系,讓整場戲更加感人。”
《李保國》由著名劇作家孫德民擔任總編劇,中國戲曲導演學會名譽會長黃在敏擔任總導演,戲曲名家邱瑞德(梅花獎)、許荷英(二度梅)、吳桂云(梅花獎)三人“四朵梅花”共同出演。在創作過程中,為深度挖掘“李保國精神”內涵,七十高齡的孫德民帶領創作團隊,多次深入太行山,走進李保國走過呆過的每一個地方。
“我們必須要深入太行山每一個李保國生活工作過的地方,才能更好的挖掘李保國的人物事跡,塑造他獨有的人物個性,講述好他不同于其他時代楷模的人生故事。”該劇總編劇孫德民介紹。
25日河北梆子現代戲《李保國》亮相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相春霞攝
據了解,《李保國》演出售票一經開放即被搶購一空。演出結束后,觀眾的掌聲經久不息。“李保國教授是我特別敬重的一個人,這次再看現場演出仍然忍不住落淚,尤其是李教授與兒子沖突、忘了過除夕、在醫院重病趕回去救災等等場景都讓人跟著揪心。這是一種精神感召,希望更多的人都可以看到李保國的現場演出,體會這種時代楷模的奉獻精神。”現場觀看演出的上海市民程曉青女士說道。
25日河北梆子現代戲《李保國》亮相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相春霞攝
據悉,《李保國》還將在5月26日在上海城市劇院再演出一場,參與本屆藝術節文華獎的最終角逐。
來源:河北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