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繪成風景,民心鑄就偉業
——河北梆子現代戲《李保國》感言
仲呈祥
燕趙大地,多孕育慷慨悲歌之士。當今河北農業大學教授李保國,扎根太行山區扶貧育人,踐行自己“把李保國變成農民,把農民變成李保國。也就是讓教授、科技工作者懂得農民、貼近農民,讓農民成為有知識、懂科技的專家”的理想追求,用生命譜寫了一曲當代先進知識分子報效祖國、獻身人民的慷慨悲歌。習近平總書記深情地高度評價:“李保國同志35年如一日,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長期奮戰在扶貧攻堅和科技創新第一線,用自己的模范行動彰顯了共產黨員的優秀品格,事跡感人至深。李保國同志堪稱新時期共產黨人的楷模,知識分子的優秀代表,大行山上的新愚公。”
把李保國感天動地的平凡而偉大、獨特而光彩的人生搬上舞臺,以藝術的魅力傳揚李保國精神,無疑是“胸中有大義、心里有人民、肩頭有責任、筆下有乾坤”的文藝工作者的神圣使命。河北省河北梆子劇院義不容辭地擔負起了以素以唱腔激越高昂為審美優勢的河北梆子為李保國傳神寫貌的光榮重擔。
勿庸諱言,以戲曲現代戲塑造當代英模人物的藝術形象,作品不少,而真正具有強烈的吸引力、感染力的作品卻不多。個中緣由,便在嚴格遵從戲曲審美規律不夠、藝術化程度不高,公式化、概念化、說教痕跡較重。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文聯十大、中國作協九大開幕式上的講話中精辟指出的:“文藝作品不是神秘靈感的產物,它的藝術性、思想性、價值取向總是通過文學家、藝術家對歷史、時代、社會、生活、人物等方方面面的把握來體現。面對生活之樹,我們既要像小鳥一樣在每個枝丫上跳躍鳴叫,也要像雄鷹一樣從高空翶翔俯視。中國不乏生動的故事,關鍵要有講好故事的能力;中國不乏史詩般的實踐,關鍵要有創作史詩的雄心。”
河北梆子現代戲《李保國》顯然認真總結吸取了以往戲曲現代戲在塑造當代英模人物形象所積累的經驗教訓。它之所以具有較強的吸引力、感染力即藝術魅力,催人淚下,歸功于創作者對李保國人生理想、人生奮斗、人生業績的認真學習、深刻領悟和對其審美化、藝術化表現的執著追求。全劇沒有空洞的對理想、信仰囗號式宣傳,也決不把李保國寫成不食人間煙火、無人之常情的“高大全”形象。相反創作者一方面努力做到“像雄鷹一樣從高空翶翔俯視”,從哲理思維上凝練出最具獨特表達李保國理想信念的人生箴言:“把李保國變成農民,把農民變成李保國”。并以這句人生的箴言作為全劇題旨統領全篇。這是極高明、極精準的。其高明處在于:這句源于生活中李保國的人生箴言,極精煉地濃縮了他作為共產黨人的楷模、知識分子的優秀代表和太行山上的新愚公與人民的血肉關系,表現了他既甘當全心全意服務農民的孺子牛、又誓作農民提升科技文明素質的引領者的偉大人格。李保國的人民性的高明,正在于他清醒自覺地牢記自己是農民之子,是農民培育了他;正在于他堅定自信地相信自己有能力傳播科技知識,幫助農民提升文明素質。他矢志不渝地要“讓教授、科技工作者懂得農民、貼近農民,讓農民成為有知識、懂科技的專家”。而中國農民科技文明素質的普遍提升,才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題中要義,才是中華民族走向現代化歷史進程中必備的可貴的公民素質。這個主題,開掘極深,提綱挈領,照亮全篇,全劇八場戲,場場緊扣,逐次深化,無論是對崗底村、葫蘆峪、綠嶺、邢臺的或扶貧、或救災,抑或是對愛子李東奇的“回眸時看小于兔”、“憐子如何不大夫”,都從不同側面烘托強化了這一宏大的具有鮮明時代感和史詩意味的題旨。其精準處在于:這句出自生活中李保國之口的人生箴言,是他的獨特發明,正如焦裕祿那句“吃別人嚼過的饃沒味道”的實踐哲理發明權屬于焦裕祿一樣,進入審美創造和藝術塑造便成為了黑格爾所稱許的精準的“這一個”了。
《李保國》的成功,還在于創作嚴格遵從戲曲審美創造的優勢和規律,以濃郁的河北梆子戲曲味精雕細刻燕趙大地的當代英杰。一是注重細節表現。著名作家沙汀曾言:“故事好編,零件難找。”零件者,細節也。講好李保國的生動故事,是全劇的骨架枝干;而采自生活的李保國的豐富細節,則是全劇的血肉樹葉。兩者相輔相成,互?生輝。創作者注重“要像小鳥一樣在每個枝ㄚ上跳躍鳴叫”,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走進李保國的精神世界,遍采“套袋”、“論文”、“合同”、“推墻”、“送行、“年飯””等一系列流淌著生活露珠的鮮活細節,靠細節感人,靠細節制勝。二是注重核心唱段的錘煉。“以歌舞演故亊”是王國維對戲曲的經典定義,而核心唱段則是戲曲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紅燈記》《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革命樣板戲的正面經驗都證明了這一點。《李保國》中,如第二場李保國“到秋后效益歸崗底,損失由我來補齊”那段唱,勇于擔當,至真至情,感人肺腑;第三場李保國“老人們為兒女苦熬一生雙鬢染”那段唱,如泣如訴,娓娓道來,痛煞人心;第四場李保國“好論文應當寫在農民心里邊”那段唱,寓教于唱,把實踐哲學唱得深入淺出,明白如話;尤其是第七場李保國那段“情愿把農民變成我,把我變成一個老農民”唱,唱出了胸中大義,唱出了心懷人民,唱出了肩上重責,唱出,臺上乾坤,令全劇題旨充分體現!
習近平總書記號召:“歌唱祖國、禮贊關雄從來都是文藝創作的永恒主題,也是最動人的篇章。”“典型人物所達到的高度,就是文藝作品的高度,也是時代的藝術高度。”知識繪成風景,民心鑄就偉業。《李保國》是戲曲工作者學習、領悟、踐行習近平總書記指示精神結出的又一碩果。我作如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