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洲va/a欧美/14萝免费自慰网站/日本无吗无卡v清免费dvi - 91日本视频

梆子寶典

當前位置: 主頁 > 梆子寶典 >

《寶蓮燈》是怎樣拍成電影的

信息來源:未知發布日期:2019-02-22

《寶蓮燈》是一出久演不衰的傳統戲,自清代以來就有演出,并成為京劇、舞劇和一些地方戲的保留劇目。河北省河北梆子劇院1960年改編的新版《寶蓮燈》,獲得成功,毛澤東觀看后贊賞有加。1976年春天,有關部門指令河北省河北梆子劇團將《寶蓮燈》拍成彩色錄像,結果拍成了彩色影片。
 
《寶蓮燈》是一出神話劇,又叫《劈山救母》,源自宋元南戲《劉錫沉香太子》和元人雜劇《沉香太子劈華山》。演的是宋時華山三圣母與書生劉彥昌相愛締婚,三圣母之兄二郎神怒妹思凡,將其壓在華山之下。三圣母于山中生子名沉香,遺婢將沉香連同寶蓮燈送交劉彥昌。這時,劉彥昌又娶了宰相之女王桂英,并生子名秋兒。沉香長大,調皮好動,在南學打死秦府公子秦官保,逃入山中,遇霹靂大仙點化,脫去凡胎,并賜以神斧。沉香于是持神斧來到二郎神廟,留詩詬罵。二郎神找沉香問罪動武,沉香戰敗二郎神,接著刀劈華山,救出生母。應該說,《寶蓮燈》是一曲天上人間喜結良緣,沉香救母懲惡揚善的贊歌,頗具人民性,所以這出戲在民間流傳甚廣,久演不衰。
 
1958年河北省省會從保定移駐天津后,“河北省青年躍進劇團”于1959年元旦正式掛牌(因當時正值“大躍進”時期,取了一個極富時代性的名稱),簡稱“青躍”。1960年,“青躍”擴建為河北省河北梆子劇院,迄至今日。
 
“青躍”成立后,很快投入了劇目的創作、排練和演出。因為都是從全省選拔的尖子演員,文武劇目迭出,令全國文藝界矚目。其中最有亮點的是1959年劇作家王昌言改編的《寶蓮燈》。
 
新改編的河北梆子《寶蓮燈》,是在傳統劇目《劈山救母》的基礎上,參照趙青的舞劇《寶蓮燈》改編而成。這是一出全新的《寶蓮燈》。若從劇情簡介看,新版《寶蓮燈》與前邊提到的原傳統劇目《寶蓮燈》的劇情大同小異,但卻有了根本性的改造。一是擯棄了“一夫二妻”的情節,主題更加鮮明,劇情更為集中;二是劇中劉彥昌的身份,不再是書生,而改為一位民間醫生,不僅使他上山采藥邂逅三圣母的情節更加合理,而且草根醫生與三圣母的身份反差更大,二人的結合更為感人;三是劇中吸收了舞劇中的紅綢舞、扇子舞、孔雀舞表演,又從武術中化用了舞劍;四是音樂設計突破了傳統唱腔板式,吸收了昆曲及民歌旋律,使河北梆子的高亢悲壯中增添了纏綿、歡快的成分。舞臺美術也有了許多重大突破。全劇載歌載舞,美輪美奐,沖擊力很強。演員也集中了全劇團的精華,裴艷玲飾沉香,韓淑英、齊花坦飾三圣母。
 
1960年3月,《寶蓮燈》開始排練。經過反復彩排后進行公演,不僅在省會天津引起轟動,而且赴福建、上海、南京等地巡演時,同樣廣受歡迎。但是,1960年5月1日進京演出時,卻引發了一些爭議。有人認為這是一出“反歷史主義”的戲,更有人公開發表文章,質問:“《寶蓮燈》有階級性嗎?”劇本寄到《劇本》月刊社,也被退了回來。
 
盡管出現了這點小風波,但沒有動搖省里主管領導的決心,因為實踐證明,這是一出主題積極、內容健康、表演上乘而廣受觀眾熱捧的好戲。遂決定繼續打磨,并安排選擇時機進京演出。1962年暑期,河北省河北梆子劇院執行一年一度的在北戴河為中央領導人演出的任務。這一年在北戴河西山中直禮堂為毛澤東等中央領導人演出的是《寶蓮燈》。
 
演出結束后,毛澤東接見了劇院負責人和主要演員,稱贊《寶蓮燈》改得好,戲演得好。毛澤東一見到裴艷玲,便指著她說:“小猴子變成小沉香了。”(因在1960年5月1日,毛澤東在天津干部俱樂部曾看過裴艷玲演出的《鬧天宮》,她飾孫悟空,印象很深,遂有此言。)毛澤東接著說,“你們這個戲很好,有反抗精神。你們演得也很成功。”又問扮演三圣母的齊花坦:你的綢子功是誰教的?鼓勵她要繼續努力,好好練功,好好演戲。
 
正是因為毛澤東看了這次演出,并給予肯定性的評價,使得《寶蓮燈》的命運有了根本性的轉變,更加紅火起來。不久,《劇本》月刊也將《寶蓮燈》劇本正式發表。從這時起,因為《寶蓮燈》得到了毛澤東的首肯,不僅再沒有了任何爭議,而且更加聲名大震,成為召開重要會議和招待外賓時的必演劇目。1976年春天,是中國歷史上一段極不尋常的歲月。恰恰在這時,河北省河北梆子劇院突然接到上級通知,說是文化部下達指示,《寶蓮燈》要拍彩色錄像片,馬上去北京領任務。后來才知道,原來是毛澤東正在病中,他要看《寶蓮燈》。
 
這是特殊時期的一個特殊任務,大家不由得憶起14年前毛主席在北戴河看《寶蓮燈》的情景。十四五年過去了,所幸演員還在,服裝道具還在,樂器也還在,只等領任務回來如何安排恢復排練了。為圓滿完成重任,省主管部門把正在河北省京劇團擔任支部書記、“文革”前抓《寶蓮燈》創作演出的王正西抽出來,親自抓這項工作。
 
王正西和有關人員火速進京。在文化部招待所,有關人員交代恢復《寶蓮燈》任務:第一,1962年夏天為毛主席演出時怎么演的,還怎么演,必須保持原樣,包括原來的演員,要原封不動地恢復;第二,抓緊時間復排,最多不能超過一個月;第三,彩排結束后,由天津電視臺負責完成彩色錄像。
 
必須按時完成任務,這對于以藝術為生命的一批著名演員來說,自不待言。但也面臨重重困難。一是先把原來演《寶蓮燈》的原班人馬找齊。二是分配角色后馬上練功,恢復功力。從“文革”開始到復排《寶蓮燈》,已過去了10年時光,許多演員停止了練功;雖然排演《紅燈記》《龍江頌》等現代戲也需要練功,但那些功與《寶蓮燈》需要的功不可同日而語。尤其是扮演沉香的裴艷玲,1962年給毛澤東演出《寶蓮燈》時才15歲,這次復排時已是29歲。裴艷玲是藝術天才,更是個勤奮執著的演員,她是練功不輟的。但她是女武生,“樣板戲”中沒有她的角色,后來又有了兩個女兒,在接到復排《寶蓮燈》時,她的二女兒才出生29天。為了復排《寶蓮燈》,她把未滿月的二女兒送回農村老家。裴艷玲的武功確實了不得,比如擰“旋子”,現在舞臺上的其他演員擰十五六個,頂多十七八個,就不錯了,裴艷玲小時候卻一氣擰到96個!她說要演好沉香,旋子達不到40個是不行的。她咬牙苦練兩個多月,終于一氣擰了40多個,創造了她藝術生涯中的又一個奇跡,又一個神話。沉香下山這場戲,前后40分鐘,她表演走邊、舞劍、捉虎吃虎,也都一氣呵成。但局外人哪里知道,直到電影拍完,她的產期還沒出百天!
 
經過一段時間練功恢復,很快進入排練和彩排。排練和彩排是在一種極其封閉的情況下秘密進行的。為了保密,排演地點選擇了駐石家莊某部的一個禮堂,只有每天晚上12點以后進行,天亮時馬上結束。整個排演時間,都有戰士把門,任何外人不得進入。有的年輕戰士對傳統戲好奇,有時就扒著窗臺偷偷地看。若被發現了,馬上給轟走。每晚排演緊鑼密鼓地進行,僅用了20多天,14年前的《寶蓮燈》由原班人馬就恢復起來,速度相當驚人。
 
1976年3月,河北省河北梆子劇院按照文化部的指示,攜新排出的《寶蓮燈》到達天津。文化部兩位負責人看了彩排,給予肯定,并讓天津電視臺把彩色錄像的任務全部包下來。天津電視臺說,他們沒有設備,無力完成這個任務。這時,文化部的負責人與王正西商量,彩色錄像沒有實現,是不是干脆拍成電影。王正西馬上答應,因為這更是求之不得的。
 
過了幾天,北京電影制片廠的導演、攝像等專業技術人員赴津,看戲后給予極高評價,說是還沒看見過這么好的戲。當即決定:《寶蓮燈》由北影拍彩色戲曲藝術片。于是,《寶蓮燈》的全體演職員到了北京電影制片廠,馬上投拍。每天中午12時進攝影棚,化妝后開拍,一直拍到翌日晨四五點鐘,最晚至7時。這樣,到4月中旬全部完成。《寶蓮燈》電影不同于1980年拍的京劇電影《白蛇傳》那樣,加了許多特技,而是完全按舞臺演出的形式,以體現1962年版的原汁原葉。
 
拍攝成功的河北梆子《寶蓮燈》藝術片不能公映,至于病中的毛澤東是否看了電影《寶蓮燈》,那就不得而知了。一直到粉碎“四人幫”兩年之后的1978年,《寶蓮燈》電影作為首批傳統戲影片向全國公映;同時《寶蓮燈》作為傳統戲開禁的第一部,也在石家莊公演。被禁錮了十多年的傳統戲,一經開放,觀眾像開了閘的洪流涌向劇場,涌向影院。老年觀眾溫故知新,年輕觀眾感到好奇。
 
其實,“文革”期間拍攝傳統戲影片,《寶蓮燈》并非個例。僅1976年上半年,北影、長影、新影就拍出傳統戲藝術片25部,上影廠拍攝21部。這些片子,拍完一部送江青審查一部,審查通過后只準印4個拷貝:一個送中央,一個送文化部,一個送釣魚臺,一個送中央電影局資料庫。所有這些,增加了拍攝任務的神秘色彩。但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在“文革”中拍攝了《寶蓮燈》等40多部電影,錄制了一批傳統劇目唱腔,畢竟為后人保存了一批珍貴的戲曲資料,這是值得慶幸的。
 
作者: 王德彰、劉亞然
來源:人民政協網
?

部門介紹 辦事指南 黨建工作 聯系我們

Copyright © 2002-2020 河北省河北梆子劇院 版權所有冀ICP備18030897號-1

電話:0311-85259826傳真:0311-85259826信箱:hbbzjy@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