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華,男,1942年生于河北任丘市,中國戲劇家會員。6歲開始在藝名“童子紅”的河北梆子文武老生名家趙祟波的“童子紅”科班學戲,在科班習文武老生。后于1953年調入天津專區河北梆子劇團,1958年調入新組建的河北省河北梆子青年躍進劇團。
著名京昆表演藝術家侯永奎先生在一生中只收了兩位入室弟子,一位是湖南湘昆的唐湘音,另一位就是河北省河北梆子劇院的楊玉華。侯永奎大師對這來自河北的小伙子喜愛有加,親自向他傳授了尚(和玉)派的《挑滑車》《夜奔》和《千里送京娘》。
1959年向著名武丑葉盛章先生學習了《三岔口》,向黃元慶先生學習了《挑滑車》《獅子樓》。1960年在北戴河演出時又向老院長李桂春先生(李少春之父)學習了《回荊州》。后來他又跟前輩著名京劇武生宗師李蘭亭的弟子郭景春先生學習了李(蘭亭)派的《挑滑車》《武松打店》《打虎》《打酒館》《金雁橋》《雙賣藝》等多出李派武戲。其后又向鐘鳴岐先生學習了《長坂坡》,向陳月樓先生學習了《殺四門》《柴桑關》等戲,為后來融合演出各流派的武戲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963年初,他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小禮堂為國家領導人和外國友人演出了《武松打店》,受到了彭真委員長的接見和觀眾的贊揚。不僅如此,楊玉華在現代戲方面也有不俗表現,1967年曾向京劇表演藝術家譚元壽學習過《智取威虎山》,在七十年代中期學習過《杜鵑山》,移植成河北梆子分別飾演了楊子榮和李石堅。1960年和1979年還隨中央慰問團分別赴福建前線和云南對越自衛反擊戰的前線慰問演出,受到了指戰員們的熱烈歡迎。尤其是在河北梆子電影舞臺藝術片《寶蓮燈》中飾演的喜鵲尤為突出。喜鵲這個角色在《寶蓮燈》中是配演出場不多,但他在最后開打中發揮了超凡的武功技巧,身手敏捷,使人看的眼花繚亂,表演突出。
1988年由他主演的《挑滑車》獲得河北省中青年戲曲演員電視大賽二等獎和第三屆河北省戲劇節演員一等獎,他在《挑滑車》中飾演高寵的彩色劇照還登上《戲劇戰線》的封面。河北電視臺還將由他主演的李派(李蘭亭)代表劇目《武松打店》錄像后作為藝術資料保存。他也曾多次隨團赴香港、新加坡和臺灣等地演出,深受廣大觀眾喜愛。
楊玉華退休后仍沒有放棄對戲曲事業的熱愛,寶刀不老、退而不休,他先后受聘于河北省梆子劇院少兒基地和河北省藝術職業學院為培養戲曲武戲后備人才。為學生于靜親傳了《界牌關》《林沖夜奔》《寶蓮燈》等戲。在他的悉心傳授和訓練下,于靜很快在武戲方面嶄露頭角,以《界牌關》《林沖夜奔》和《寶蓮燈》中的“沉香下山”一折獲得了全國第六屆小梅花金獎和華北五省市戲曲匯演一等獎,楊玉華本人也榮獲了中國劇協頒發的優秀園丁獎。
2017年7月,楊玉華受邀國家藝術基金河北梆子武戲人才培養計劃。
2018年8月,楊玉華受邀中國戲曲學院,他親自指導的學生于靜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游部主辦的第三屆全國“梨花杯”青少年戲曲教育教學成果展示活動——地方戲青年組中獲得戲曲教育界特別好評。